《日本学刊》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目 录
纪念建党百年专栏
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杨伯江 罗建波 初晓波 吕耀东 郭延军)
热点透析
日本无条件投降述论(蒋立峰)
专题研究 国际变局与日本的国家战略
日本对华安全战略:一项制衡议程的新近分析(吴怀中)
日本“印太战略构想”推进过程中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程蕴)
疫情背景下日本供应链的重塑及前景分析(陈友骏 赵磊)
日本“巨型fta”战略:演变、特征、评估及对中国的影响(高文胜 张永涛)
学术信息
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通知(第二号)(封二)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暨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封三)
abstracts (161)
日本語要旨 (164)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
杨伯江 罗建波 初晓波 吕耀东 郭延军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建党百年这一伟大而特殊的时刻,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2021年6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邀请国内相关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设置“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刊登参会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以飨读者。
日本无条件投降述论
蒋立峰
内容提要: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是否保留天皇制并不是判断日本无条件投降或有条件投降的要件,而《波茨坦宣言》才是判断日本是否无条件投降的可依据的最基本文件。该文件条理清晰,内容明确,不容后人发挥或联想。该文件没有关于天皇制存废的直接规定,只是提出要“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所以,日本投降后“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建立了不同于近代天皇制的现代天皇制,这种符合《波茨坦宣言》精神的政治改革与日本无条件投降没有矛盾。历史事实是,日本投降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已决定日本若不想民族灭亡,除无条件投降外,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同盟国为之奋战多年的唯一目标,无论罗斯福或杜鲁门,在这一点上并无变化。《波茨坦宣言》全文表达的意思就是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即无条件地按照《波茨坦宣言》规定的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最终在日本天皇的干预下,不讲条件地、原封不动地接受了《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从而成为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关 键 词:波茨坦宣言 无条件投降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天皇 终战
作者简介:蒋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日本对华安全战略:一项制衡议程的新近分析
吴怀中
内容提要:在亚洲及中国周边国家中,日本是对华采取制衡战略的最典型国家。当前,其围绕“制华”虽在大力推进依靠自我力量的内部制衡,但仍需主要依靠强化同盟与均势的外部制衡。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大国博弈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日本的这种内外制衡显现同步走强、互促交融趋向。同时,日本为解决内部制衡的实力差距和手段欠缺问题,正着力推进经济安全政策与攻击军力构建;为解决外部制衡中存在的“同盟疑虑”问题,正采取以“两海”为抓手拴留美国、同时打造“准同盟”体系并引之入亚的两大举措。日本对华制衡也面临各种艰巨的内外制约因素,为中日关系策略性转圜留下了一定操作空间。宏观看,制衡作为日本对华安全战略要义,导致中日政治安全关系总体趋于紧张,也使中国改善对日关系的努力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 键 词:日本安全战略 对华制衡 结盟 准同盟 中日关系
作者简介: 吴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日本“印太战略构想”推进过程中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程 蕴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国际规范的生成大都以西方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传统规范生成的“中心化”模式开始动摇,规范倡导者的行为也开始呈现出同时反映“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方面要素的双轨特征。在双轨模式之下,日本“印太战略构想”的推进呈现出明显的摇摆性。在“印太战略”1.0时代,日本侧重于构建以日美印澳为规范倡导核心的“中心化”模式;在2.0时代,日本又展现出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商共建、凝聚共识的“去中心化”姿态;而到了3.0时代,虽然日本依旧高喊尊重东盟中心地位的口号,但随着“日美澳印精神”的出台,以及日本对东盟“印太展望”的全面介入,规范生成的倡导方式再次向“中心化”模式回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摇摆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不过,所谓的“日美澳印精神”在本质上与印太地区诸多中小国家推崇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理念并不相符,且从有效性来看,这种排他性的集团主义也不适合治理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因此,在印太地区建构新的区域性规范,最终还需要遵循“去中心化”模式推进相关国家的共商、共享、共建。
关 键 词:自由开放的印太 规范生成 中心化 去中心化 日本外交
作者简介:程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院讲师。
疫情背景下日本供应链的重塑及前景分析
陈友骏 赵 磊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本已脆弱的政治经济格局。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网络重塑已成定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中日经济合作必要性,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中日两国长期产业分工合作形成的供应链体系面临威胁,正在遭受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中美战略博弈以及技术民族主义等因素的多重冲击。面对中美战略竞争与经济科技竞争,日本考虑重组供应链网络,提升供应链弹性及推动核心产业的本土回迁与多元分散供应。后疫情时代,日本将对华采取“有限合作型”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在数字与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与“共享价值观国家”的供应链合作。对此,中国应从建立现代化供应链体系、提升核心技术研发实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强化区域融合发展等层面入手,应对日本的供应链政策调整。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 供应链重塑 中日经济合作 中美战略竞争
作者简介:陈友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日本“巨型 fta”战略:演变、特征、评估及对中国的影响
高文胜 张永涛
内容提要:大力推动“巨型fta”是日本fta战略逐渐深化的结果,代表着日本自由贸易的新动向。日本“巨型fta”战略分为形成和发展两大演变阶段,其实施特征主要包括同时推进、重点突破、灵活机动,建立并完善“高标准”贸易规则模板,以主导推动亚太自贸区成行为最终目标。“巨型fta”战略是日本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体现,对于日本进一步获取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有助力作用,不过在战略层面上难以摆脱美国的制约,而日本政权更迭又增大了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日本“巨型fta”战略在贸易规则、贸易环境与战略布局这三个层面上会对中国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密切关注。
关 键 词:巨型fta战略 亚太经济合作 cptpp rcep 日欧epa
作者简介:高文胜,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涛,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