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二十年”是日本的哀兵之策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长期低迷。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的提法就见诸报端。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在媒体的渲染与炒作下,“失去的二十年”似已深入人心,“失去的三十年”正接踵而来。
当今日本经济果真如此凄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诚然,过去2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偏低、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通货紧缩长期化、个人显性工资没有增长,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中的年轻人收入明显减少,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以及日本经济国际地位相对下降、人口迅速老龄化……同时,由于日本完成了追赶任务,与欧美发达国家站到同一起跑线,后发优势消失。前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打压和堵截,后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追赶,国际地位相对下降,这些看似“失去的二十年”之实。
找错的参照物
但若说日本经济真失去了二十年,首先错在找了不合适的参照物:我们总自觉不自觉地以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或者日本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期为参照物,来考察和衡量现在的日本经济。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也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有其必然性,而日本早已完成追赶任务。日本与美国也不可比。虽然美国也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但美国可利用政治霸权、军事霸权在全球呼风唤雨,利用所谓“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借口,有能力调动全球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服务,还可利用美元作为基轴货币的优势维持印钞权和定价权,即便自身出了问题也可让全世界为其买单。
从纵向比较来看,目前的日本经济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也不可比。日本在1955年至1973年间实现高速增长,完成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任务,但现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几乎完全消失。与泡沫经济时期进行比较更不恰当,因为泡沫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危险经济状态。
现在的日本经济状况若与尚未出现泡沫经济前的1984年日本经济相比,应当比较客观:股市(除泡沫期外)有升有降变化不大,地价也未发生太大变化,劳动者个人收入略有上升,法人收入有升有降,个人金融资产反而上升幅度较大,2017年大概是1984年的四倍。
个人储蓄率下降是人们认为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主要论据之一,但这一点恐怕不足为凭。日本家庭储蓄率的确在下降,但企业储蓄率在上升,国民储蓄总体仍维持较高水平。2002年以后,企业储蓄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又大幅度提高。另外,标志国民富裕程度的人均gdp仍处于上升状态,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绝不逊色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
改革调整的20年
事实上,尽管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盛极而衰,但直到现在,日本依然是一个极富有的发达国家。2015年,日本gdp总量达4.8万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高达32480美元,仍居世界前茅。海外净资产高达339.3万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6日元),为世界第一;个人金融资产为1700多万亿日元,居世界之首。从外汇储备看,到2006年为止,日本一直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以后被中国超越,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9月为1.23万亿美元。另外,日本还拥有可供半年消费的石油储备,以及大量的镍、铬、钨、钴、钼、钒、锰、铟、铂及稀土金属等战略物资储备,实际上这是一种物化的外汇储备,而且更具战略意义。
不仅如此,日本的失业率为3%左右,最高年份的2002年也只有5.4%,而欧洲国家大多都在8%以上。国民生活水平甚至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仍然是世界最好的。日本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仍居高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属一流。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的20年更是日本改革调整的20年,经受历练的20年,制度创新的20年。
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长期低迷,主要是对过去日本所出现的超过自身实力的虚假繁荣的彻底清算。经过不间断的改革,在这20年当中,形成了支撑日本经济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空前的成本下降与效率提高;第二,是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和世界市民化;第三,是持续且高强度的技术积累。在应对美国要求的日元升值过程中,不仅工资水平下降,而且流通成本和公共费用都大大降低,日本从一个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变成世界有数的低成本国家。
另外,由于生产大量转移到海外,日本正从出口基地向全球商务的总部功能和总部经济转变。企业的研发高投入,促使日本的潜在技术实力上升。过去20多年,日本十分注重研发投入,从1990年起日本对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高的,2015年接近3.5%。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日本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涌现出十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展望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中,简单劳动力资源的权重将会下降。从日本来看,人口红利早已丧失,人口和劳动力都在减少,代之而来的是“人口重荷”的包袱。另外,资本对经济的拉动力也在相对下降,而人才、技术以及创新能力将在推动经济成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期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意味着今后发展的后劲会更足。
对外哭穷的伎俩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调宣传“失去的二十年”不完全因为日本人低调与内敛,对外哭穷是日本的一贯伎俩。日本政府、媒体,特别是学者应当对经济数字很敏感。但笔者注意到,当金融危机对日本造成沉重打击,使日本经济在2008年第四季度急剧下滑13%,2008年度gdp下降3.7%,其他经济指标也迅速下滑时,日本政府官员的发言、学者的分析以及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平面媒体连篇累牍,大肆渲染。
但2009年6月,当日本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触底”,2009年度gdp降幅收窄,特别是2010年度gdp增长率达到3.5%时,不但政府不做声,几乎很少有专家评论,媒体报道也很少。因此,“失去的二十年”说法很可能是日本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骄兵”吃尽苦头,转而采取明退暗进的“哀兵之策”。
“失去的二十年”虚多实少。过去二十多年,尽管日本经济增速很低,但仍取得了“没有水分”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崩溃20年后,日本仍然保持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未来gdp总量还将缓慢增长,国际地位将相对下降,但下降速度将很缓慢,日本经济实力和政府掌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不可轻视。
认识一个真实的日本经济,知己知彼,有助于我们正确制定对日政策。只有客观认识对手,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