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社科院张季风:日本藏富于民,个人金融资产超过gdp3倍
10月25-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早在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也是中国总理八年来首次访问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对搜狐智库表示,这是一个新时代的破冰之旅,对未来中日经济的影响重大。
随后,张季风对日本经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认为日本经济在过去的20年、甚至30年都保持着一个没有水分的、高质量的发展,
张季风表示,日本是全世界最公平的国家之一,现在日本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32左右。早在70年代中期左右,日本就实现了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并且在泡沫经济后,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
在谈到日本战后的产业政策时,张季风称,当时日本对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保护,培养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尽管现在日本的产业政策经常受到抨击,但是在当时来看,这种产业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张季风表示,日本最初在互联网领域的产业调整存在失误,随后政府积极推动it产业的发展,据了解,日本的硬件发展在2005年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但是电商、物流等互联网产业在日本的发展并不突出,张季风解释称,由于日本的便利店和邮局遍布全国各地,生活很便利,而且线上网络的建立可能会对日本原有的商业网络及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此外,张季风还解释了日本经济出现的一些反常识现象,比如日本经济增长缓慢,但失业率却极低;债务高达200%,却没有出现危机;老年人口众多,但是在医疗服务支出上却远低于欧美国家。
张季风表示,虽然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近20年来差不多是1%左右,但是日本的失业率在1995年前没有超过2.5%,现在大概在2.8%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6%、7%的失业率。
但是在他看来,随着老龄化的深入,日本需要考虑的不是解决就业,而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日本债务负担重,但是财政在中长期内不会崩盘,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债务结构分配,国债包括内债占到90%以上,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日本债务负担,比如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余额至少可以维持发债60年,而且日本在海外的净资产丰厚,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张季风称。
张季风还强调,日本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其绝对量仅次于美国,这为日本的基础学科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此外,日本在高端领域保持着绝对优势,目前,日本产业正从日本第一向日本唯一的战略进行转型,产业链条和价值链不断的向上游发展,适当的放弃了一些低端的、高耗的、以及最终的消费品生产。
以下为专访原文:
搜狐智库:自1989年起,日本经济增长非常缓慢,经常被称作失去的10年、20年,甚至30年,如何评价这些年日本经济的发展?
张季风:其实人们对日本经济的认识,众说纷纭。我觉得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日本及日本经济,所以我不是很赞同失去的20年、30年这种说法。
这其中有虚的部分,也有实的部分。
比如,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长期以来陷入了“两低一高”的状态,也被称作“日本病”。其中,一低指经济增长率和日本以前或同期欧美经济增长率相比有所降低,一低指物价低,通缩。而一高则主要指杠杆率高,现在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合起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50%。这是日本经济比较符合失去的20年说法的,是实的部分。
虚的部分也有,虽然泡沫经济崩溃,但是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 gdp总量还是有所上升的。
在“实”的这部分中,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所谓必然性,经济增长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以及迅速老龄化导致的社保支出的增多,但是财政在涉及保障支出的费用本来就不大,老龄化也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偶然性指突发性事件导致的财务状况严峻或杠杆率高。比如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1994年左右,经济稍微出现了小阳春,但是随后又遭受了阪神大地震,财政支出扩大。过了两年经济刚有所好转,紧接着就受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等到2007年左右,日本经济又有了一个小复苏,但是全球金融风暴到来。在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解决,日本经济还未开始修复的情况下,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爆发。而这所有的危机,都需要扩大财政支出,这些偶然因素加大了政府的财务负担。
此外,我们还得考虑通缩等问题,实际上,通缩对整个宏观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百姓的生活,因为物价便宜了,更容易度过这些难关。
另外,在收入差距方面,日本收入差距的扩大幅度不是很大,不足以达到引发社会问题的这种程度,总体来看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简单来讲,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有虚有实,而且虚的部分肯定有过度渲染。但是总体来看,日本经济这二三十年来看,还是在一点一点地在往上走。
搜狐智库:您认为宏观上,真实的日本经济是什么样的?
张季风:泡沫经济崩溃后,正好是日本经济比较艰难的10年,我正在日本留学,根据我的观察,我周围的人,也包括我自己,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下降。
实际上这几十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个没有水分的发展。虽然速度很低,但他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比如,国民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失业率基本较低。另外,虽然工资没有增长,但是经济始终处于通缩状况中,双方的负面作用已经互相抵消,物价保持未定,没有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看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看速度。可以说,日本这几年更注重的是质量的发展。这些年日本经济实际在扎实的进行发展,为什么我们产生了日本经济发展不好的错觉?
首先,日本的媒体很少客观的报道日本经济,因为日本民族本身是一个低调的民族,媒体常常报忧不报喜,所以导致大家认为日本经济存在失去的20年、30年。
其次,我们总是拿日本经济和高速增长等时期对比,但是这种对比是不合适的。
比如,第一,和日本高速增长的时期相比,但是支撑高速增长的历史条件、时代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条件都不具备了,日本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水平增长。
第二,人们很容易把日本经济和泡沫经济时期相比,但是泡沫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异常的状态。
第三,和中国经济比较。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阶段,大概相当于日本的高速增长时期。
第四,和美国经济比较。虽然日本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但是美国在政治、军事以及金融经济上有特权,本身是世界的霸主,但是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搜狐智库:从宏观经济指标上,我们是否低估了日本?
张季风:如果从实际的经济指标来看,日本现在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要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日本和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而日本则相反,对外投资多。
据了解,日本在海外的净资产达到350万亿日元,大概相当于日本gdp的63%左右,而且这些资产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2017年这些净资产创造的纯利润寄回国内的有21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4%。
所以,尽管2017年日本实际gdp是1.6%,但是,如果加上这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实际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此外,日本还有一个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 2017年达到1800多万亿日元,比gdp的三倍还要多。
从这些指标来看,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财富实际都在国民手中。尽管财政债务负担比较重,但是老百姓还是很有钱的。
搜狐智库:数据显示,日本的亿万富翁很少,但千万级的富翁却很多。您的书中也写到,日本地区收入差异非常小,日本真的是一个很公平的社会吗?
张季风:现在来看,全世界而言,日本应该还是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在70年代高速增长结束以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21左右,是最低的。
70年代中期左右,日本实现了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当时有一种说法叫“一亿总中流”,也就是在1亿总人口中,有九成自认是“中产阶级”,当时日本也就是一亿多人口,从侧面也说明了百姓的均富意识。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经济确实出现了一个低增长,百姓的收入几乎没有上涨,出现了一些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但是经过社会保障等手段调整,现在日本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32左右。而中国每年公布的数据是0.47左右。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日本也是非常公平的。
搜狐智库:日本在战后实施了产业政策,培养了一大批财阀以及大公司。今天,日本的产业政策争议很多,您如何评价日本的产业政策?他是否是成功的?
张季风:我们对日本产业政策的评价不能简单说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和张维迎先生就产业政策产生了很大争论。我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成功,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5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起飞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逼迫日本开放市场,当时日本对微弱产业进行了保护。
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当中,日本对产业的保护是分阶段进行的,需要保护的产业最后开放。其中,日本对汽车、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的保护是最明显的。当时,这些产业在日本还没有形成规模,政府对其进行保护,我认为这种保护是应该的,在当时也是成功的。如果当时日本政府没有对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以及对计算机产业进行保护,这些产业就没有办法发展起来。
尽管后来,包括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学家对日本的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批评,但是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时代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中,这种保护是对的,而且也是成功的。
目前,这三个产业都是日本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世界竞争力最强的产业,现在日本就没有再对其进行产业保护。
搜狐智库: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的企业,比较出名的都是汽车、半导体等传统企业。但是近十年,日本的互联网企业却不是很出名,如何评价日本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
张季风: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it领域确实出现过失误,这个失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以美国为中心的it革命在全世界掀起,遗憾的是,日本泡沫经济刚刚崩溃,由于各种原因,日本没有跟上这一波产业结构调整。
正是这些原因,日本旧的产业没有淘汰掉,新的产业又没有提升上来,这也是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长期低迷的原因之一。
2000年左右,其实日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也积极地去推动it产业的发展。到了2005年左右,日本硬件的发展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
而日本在互联网电商、电子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比较落后。但是有他自身的原因。比如,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邮局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和人们的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生活十分的便利。这时候如果再继续发展网络,电商等平台,势必会对现有的,已经形成的网络造成一定的冲击。
而且,日本的商业网络,除了大的商场、超市之外,每一个城市之间,都有传统的商业街,这些商业街已经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相联系,一旦过多的使用电子商务,可能会对这些传统的店铺,传统的商业文化、甚至地域文化造成冲击,所以,基于这些原因,日本的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发展的不是那么快。
另外,日本的法律比较完善、严密。以滴滴打车为例,其实日本当时也开始试图做,但是当新的法律还没有制定之前,很快就被叫停了。
搜狐智库:过去20年、30年,日本多次经历金融危机和灾害,比如90年、98年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有东日本大地震等,为什么日本经济依旧能够平稳发展,社会能够保持安定,您觉得具体原因是什么?
张季风:首先日本的危机意识非常强,时刻对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保持高度警戒。
第二,日本有足够的应付危机的能力,在法律、硬件软件、以及资金和经济各方面都有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三,日本拥有稳定的金融监管机制。
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很多大企业由于把大量资金投到股市、房地产,在房地产和股票暴跌后,银行的坏账或不良债权急剧通胀。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的应对有一些缓慢,主要是因为对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认为日本经济还很强大,经济还会再现辉煌,这些不良债权可以通过经济增长自然消解。
但是,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还非常强,日本央行通过特殊融资的手段进行解决,因为还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问题,只是银行出现了呆账,所以,没有造成全局性的社会破坏。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发生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并没有在日本境内,主要是短期融资出现了问题,而日本当时不存在这个问题,反而因为日本强劲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起为稳定东亚地区的经济做出贡献。比如,中日韩为主导的《清迈协议》。
日本当时国内虽然也出现了金融危机,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等大型的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倒闭,但是这些危机与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日本应对的是最成功的。当时,小泉在担任首相期间处理了银行的不良债权,同时还加强金融监管,成立金融局。这就使得,雷曼兄弟破产以后,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日本的金融系统损失非常小。
当时,日本经济主要受影响的是实体经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萎缩,导致日本出口减少,日本的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但是,大概在2009年下半年,日本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最早走出金融危机的,2010年日本经济取得了3.8%左右的增长率,这也是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个比较高的增长。
搜狐智库:日本的股市、楼市泡沫破裂以后,为什么日本国民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张季风:虽然泡沫经济对日本宏观经济破坏很大,造成了大概1300万亿日元的损失,但这些损失主要被政府、炒股、炒房的企业和少量个人吸收了。因为日本的股市以机构投资为主,散户比较少,所以这次虽然泡沫经济崩溃,但是对大多数的国民的冲击不是很大,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也没有产生大的社会震动。
搜狐智库:日本经济中有一些比较反常识的现象,比如,经济增长缓慢,但失业率却很低;债务高达200%,但没有出现什么危机;老龄化非常严重,但是医疗保健的支出却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还要少,您认为这些反常识的迹象是如何并存于日本这个国家的?
张季风:首先,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低,平均增长率近20年来差不多是1%左右,失业率也低,自战后以来一直在就业方面是优等生,看起来是一个矛盾。
从长期的历史来看,按照凯恩斯经济学来讲,4%属于充分就业。失业率在1995年之前没有超过2.5%。而欧洲、美国等国家6%、7%的失业率基本上是常态化,日本只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失业率逐渐升高,最高时期失业率为5.7%。
在第二次安倍上台以后,2012年年底,失业率逐渐降低,现在大概是2.9%、2.8%左右。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的老龄化和人口的减少,劳动力在不断的减少,而且经济发展又有一定的速度,肯定会导致失业率的下降。
现在日本实际的问题,不是要如何解决就业,而是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未来日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二,与整个发达国家甚至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日本的财政问题非常严峻。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崩盘,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债务结构,包括国债,91%左右是内债,外债只有8%多,而其他欧美国家的债务,外债会占到40%左右,所以欧美国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稳定。所以尽管日本债务问题严峻,但是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较少。
而且,我认为日本的债务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能支撑日本债务负担的起码有三条线,一,个人金融资产,从理论上讲,只要国民有钱政府就可以不停的借,2017年日本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余额为1832万亿日元,如果日本每年发行30万亿国债,它可以差不多维持60年,但这只是我的一个推测。
二,经常账户的收入比较大,日本的海外投资非常多,海外收入大, 2017年海外收入21万亿日元,另外还有其他证券的收入。长期贸易顺差,日本近30年来一直维持着贸易顺差状态,仅在2011-2015年,由于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为了弥补电力不足,大量的进口了国外的矿物燃料,导致贸易出现逆差。
三,海外净资产350万亿日元,另外还有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日本的国债余额大概是1000多万亿日元,所以这些资金都可以支撑,使得日本的财政不至于崩盘。
债务高垒不是好事,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不会崩盘。
第三,日本老龄化非常严峻,大多数的医疗费用都集中在7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考虑到日本的膳食结构和国民素质等情况,总体使用的医疗费不是太多,所以总量就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高。
如果从宏观的指标来看,日本用于医疗或者社会保障的资金在不断的增长,1990年日本用于社会保障上的资金占财政的比重大概是20%,现在已经占到了40%。
搜狐智库:现在中国和日本都强调要提高全要素发展,您觉得日本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优势?
张季风:日本追求的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尽管速度比较低。实际体现在日本科技投入的增加,近二三十年,日本投入到研发的费用占gdp的比重都在3.2%、3.3%左右,如果从gdp的占比来看,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从绝对量上仅次于美国,如果把美国用于军工方面的研发抠掉,日本说不定就是世界第一。
长期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于基础理论、基础学科的研发,为日本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储备,这个技术储备体现在,日本每年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现,几乎每年都有。
另外,日本在高端领域保持绝对优势。日本企业已经从过去日本第一的战略正在进入日本唯一的战略中,日本正在向产业链条和价值链的上游发展,有计划的放弃一些最终的消费品生产。
所以这是日本现在实施的战略,其中,媒体报道的,神户钢铁,东芝倒闭的信息,确实暴露了日本制造业的很多问题,但是这不能说明日本的制造业已经衰退。
从2000年到2012年这个数据来看,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动力还是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日本特别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注重创新,这已经成为日本现在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战略。这也是日本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但是却能够保持高技术原创强国的原因。
搜狐智库:您在书中曾提到日本的哀兵之策,您觉得日本的哀兵之策对我们有哪些警示?
张季风:日本的低调,在别人张扬的时候,自己闷头搞经济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也要考虑,这种太低调,或者哀兵之策,实际上对国民的信心,可能是一种打击。
过度的低调和哀兵之策,当百姓都不能理解的时候,就会使百姓丧失信心,特别是年轻人,失去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觉得这应该是在日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在的日本青年,有很多人不思进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我们也要引以为戒,我们需要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搜狐智库: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这也是中国总理八年来首次访问日本,您觉得就是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对中日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季风: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是一个新时代的破冰之旅。“只要破了冰,航道一旦开通了,过什么船都好过,这个政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未来中日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10月25日,安倍首相访华,中日的关系还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中日经济关系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