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
内容提要:
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同类、以及人类的种种问题和前景,是历史研究的使命和功用。近代以来、特别是1931-1945年即所谓的战时,无论对日本还是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时期,而非常时期最能检验一个民族的品质。研究战时日本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书从女性性别的角度考察了日本战时体制下妇女团体的产生与发展、活动与作用、衰落与灭亡,再现了战时日本妇女团体的整体面貌,并对战时妇女团体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书揭示了近代以来日本妇女的历史受两大因素的双重作用。其一,伴随日本“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影响。这个因素使日本女性接受了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近代以来以妇女参政为中心的妇女运动,就是在这一思想沐浴下、由少数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杰出女性为领导,团结了一批受过教育的思想进步的妇女加以推动的。其二,在日本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以父权家长制为特征的家族制度、近代天皇制、贤妻良母主义、国家主义对日本妇女的思想、行为的禁锢和压制。这是导致日本妇女团体成为法西斯主义帮凶的主要因素。
目 录
序言
序章
第一章昭和初期的妇女团体(1926-1931)
第一节 昭和初期的日本社会
一、1927年的危机与昭和初期的政党政治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昭和初期的工农运动
三、三、昭和初期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二节 20世纪初期日本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妇女运动
一、父权家长制下妇女的地位
二、20世纪初期日本的妇女解放思想及运动
三、妇女参政运动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前的妇女团体
一、自由主义妇女团体
二、社会主义妇女团体
三、国家主义妇女团体-爱国妇人会
第二章 “九·一八”事变后准战时体制下的妇女团体(1931-1937)
第一节 从“非常时期”到准战时体制
一、3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与“九·一八”事变后的准战时体制
二、法西斯主义猖獗与日本法西斯化进程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后民间妇女团体“转向”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二、妇女参政运动的转变
三、“九•一八”事变后的市川房枝
四、“九•一八”事变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五、社会大众妇人同盟
第三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兴起
一、大日本联合妇人会
二、大日本国防妇人会
三、爱国妇人会
四、爱国妇人会与国防妇人会的竞争
第三章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的妇女团体(1937-1941)
第一节战时体制的确立
一、“七·七”事变后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二、近卫新体制与战时经济、生活统制、文化统制
三、妇女参与战时体制
第二节民间妇女团体的“转向”
一、“七·七”事变后妇女团体领导人
二、市川房枝的“转向”
三、妇选获得同盟加快“转向”
四、日本妇人团体联盟
第三节官方妇女三团体的膨胀
一、大日本国防妇人会
二、大日本联合妇人会
三、爱国妇人会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期间妇女团体的统合(1941-1945)
第一节日本式法西斯独裁体制的确立
一、东条法西斯独裁体制
二、太平洋战争与“姬百合学生部队”
第二节战时妇女政策及实施
一、战时婚姻及人口政策
四、战时女子劳动政策
五、妇女与战时政策的基层执行组织之一—邻组
第三节妇女团体由并立走向统合
一、政府与官方妇女三团体的合并
二、大日本妇人会
第五章 战时官方妇女团体的活动、特征及作用
第一节官方妇女团体的活动
一、军事援助
二、“铳后奉公”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四、活动实例
第二节官方妇女团体的特征
一、军事化
二、官方化
三、大众化
四、封建化
第三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作用
一、政府与妇女之间的媒介
二、精神上对军人的鼓动
三、资金和劳动力上的支持
第六章妇女团体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体制上的原因
一、战时体制下的家庭统制
二、战时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体制
三、战时媒体统制
第二节思想文化上的原因
一、战时体制下畸形的家族国家观
二、战时体制下的妇女观--“国家母性主义”
三、武士道精神对战时妇女的浸润
第三节传统上的原因
一、战时男女性别分工与男性统治
二、日本民族的集团性
三、近代天皇制传统对战时妇女的影响
终章
一、世界妇女运动背景下的日本近代妇女运动
二、日本近代妇女团体演化的规律性
三、民间妇女团体领导人的“转向问题
四、战争期间日本妇女“受害”与“加害”的双重角色
五、性别能否超越民族、国家,成为反战和平的力量
参考书目
日本近代女性大事年表
后记